陈楠 2015/3
去年10月,我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采访,采访对象就是微光中心,也就是那次的采访,让我有幸与微光结缘。
不知不觉,快半年过去了,与它渐渐地相知、相识。刚开始接触微光,是因为对它有些好奇,还有就是出于对特教老师的一份敬意。
而如今,一次次地走进微光,是因为它与众不同的氛围,与微光的成员相处,能让我重新做回简单的自己。
记得去年12月,在花园酒店看微光的两位老师和美国艺术家表演,表演结束后,我站在人群中,看微光的小朋友们给王老师庆祝生日,忽然,一个人轻轻拍拍我的肩膀,小声地问我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我愣了一下,扭过头,看到的是微光的英语老师亲切的面庞。虽然因为当时周围太吵,我说话老师听不清,跟她简单地聊了两句,她也只好无奈地离开了。但我还是感动于老师真诚地关心。
可是,如果是在平时,一个只是远远地见过两次的陌生人,忽然接近自己,询问自己的情况,不管她的态度多么真诚、亲切,我们恐怕第一感觉都不是感动,而是会马上警惕地想,她为什么要接近我?她的这种“关心”是否有什么目的?
这就是我们的社会,我们今天的社会是商业社会,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,人也不得不变得复杂,我们只有跟一个人相处了一段时间,才能逐渐相信对方。然而,如果一个人,愿意在自己忙碌的工作之余,牺牲周末的休息时间,无偿地去教导和陪伴一群残疾孩子,即使经常上课要上到体力透支,依然坚持,这样的人,还有什么理由不能相信呢?这就是微光的老师们,还有那些负责微光平时各种事务的志愿者们。
能用一颗简单的心去相处的人,一定是自己最信任的人。我曾几次听微光的老师和家长们说,微光是一个家。第一次听王老师这么说时,坦白说,我只是把它当作了一个口号,后来,随着对微光了解的深入,我真正体会到了这个“家”字的含义。王老师每节课只是象征性地收取19元学费,所有跟微光有关系的人,也都会尽自己所能地为它尽一份力,只有一家人,才能如此吧。最触动我的,是这里的老师和志愿者们对残疾孩子真诚地理解和关怀,这恐怕是一些残疾孩子的亲人都未必能做到的。
我在春节的时候,曾送给微光的老师和志愿者们一句话——“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。”真的,作为一个残疾人,我深知身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内心的那份孤独和无助,那是外人难以体会到的。感谢各位老师和志愿者们,能体谅我们的不易,真心与我们相伴。同时,还应该感谢微光的小朋友们,让我们的心能走得更近,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彼此的温度。
感谢微光,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简单的快乐和温暖。